战时共产主义评价如何
战时共产主义评价有哪些呢?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联合起来,企图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但苏俄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之后,获得了胜利,那么怎样客观的看待战时共产主义呢?
战时共产主义
首先,可以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拯了前线的胜利,其中的一些主要措施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中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国家集中全国所有的原料、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储备,这样保证了红军日益增长的武器和军备供应;在有关政府机构方面,建立了领导国家最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的各级苏维埃经济机构,采用余粮收集制镇压了资产阶级公开的反抗,剥夺了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的主要手段,还顺便打击了富农利用手中余粮进行投机的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战胜了国外武装侵略者的进攻和平息了国内反革命分子的武装暴乱。
但是,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有利就有弊,虽然在当时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但对于之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工农业生产的破坏,而且更重要的是工农联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
于是,当列宁面对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提出上层指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这个时候,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抛弃战时共产主义体制,转向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有多少
战士后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有哪些呢?众所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当时特殊条件下,带来了一定的物资保障,使得战争获得了胜利,但是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那些措施已经超出了它的限度,对工农业和政策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具体有哪些呢?首先,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将农民的粮食都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从粮食扩大到棉麻、皮革。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打击,辛苦栽种的粮食,甚至是种子粮都被收走,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口号,无条件的征收粮食,在农民不愿意卖粮食之后,使用强硬手段没收粮食,只会使得农民更加对这个政权的不满。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只会使得这个政权失去最强大的民主支撑。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蔑视农民的力量,在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同时,从来没有问过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不论是余粮收集制还是企业国有化、实物分配制、义务劳动等,这些措施都是强制执行,以致于出现农民暴动,但都被镇压。
之后,农民和工人的罢工活动越演越烈,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喊出来后,进一步促使了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和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武装进攻苏维埃政权,以致于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又因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经济崩溃,物资极其缺乏。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运而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军事性和“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的军事性主要体现在“战时”,因为正值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争的胜利,采取军事手段,强硬的将国家内所有的物资最大限度和最大化的集中到一起;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除了军事性还有“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呢?在这里主要就是指纯公有制、产品归功、按需分配、平均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在“战时”运用军事和正直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争取战争的胜利,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直接过渡”超越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是不可能直接过渡成为社会主义的。